1. <thead id="td58z"></thead>

            處暑養(yǎng)生丨暑盡秋臨,氣候變換,3個食療方3個按揉法,助你健康迎新秋
            2024-08-21 17:10:55




            暑氣漸斂,清秋將至!明天我們就將迎來處暑節(jié)氣,處暑,意為“出暑”,暑氣消散,涼風四起,真正意義上的秋天,正式開啟。


            但此時,秋老虎雖然還在,但早中晚的溫差變化,時刻提醒著我們注意增減衣裳,保重好自己,珍視好身體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04.jpg


            處暑養(yǎng)生要點


            處暑的氣候特點是中午熱、早晚涼、晝夜溫差大,伴隨著秋雨的來臨,氣溫會逐漸降低。


            此時暑濕漸退,而秋燥之氣主令,容易引發(fā)“秋燥”癥狀,如口干、咽喉不適等,但這一節(jié)氣是以溫燥為主。因此養(yǎng)生要注意這幾點:


            1、早睡早起,頤養(yǎng)肺氣


            處暑一到,我們需注意改變夏季晚睡的習(xí)慣,盡量做到早睡早起,爭取每天多睡一個小時?!霸缢笨烧{(diào)養(yǎng)人體陽氣,“早起”可使肺氣得以舒展。通常來說,晚上11點前入睡,早晨6點左右起床較為有益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06.jpg

            ▲點擊圖片即可選購


            如果在秋季感到疲勞,可以選擇李良濟泡腳方,用中藥材煮水,然后用溫水泡腳。這有助于舒展筋脈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緩解疲勞,提高睡眠質(zhì)量。


            2、適當運動,通暢氣血


            處暑時節(jié),天氣轉(zhuǎn)涼,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,人體內(nèi)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(zhuǎn)換。


            此時,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較夏天適當加大,宜慢跑、太極拳、五禽戲、壩壩舞或作呼吸吐納、擴胸運動等,以似有汗出但不疲倦為度,有助于機體內(nèi)氣血通暢。早晚天氣涼爽,運動時間選擇在一早一晚比較適宜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08.jpg


            3、適當秋凍,逐漸添衣


            所謂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!青壯年或素體健康少病之人可適當“秋凍”以增強體質(zhì)。


            老人、小孩及體弱多病之人則不“秋凍”,尤其素有慢性胃腸疾病、慢性支氣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心腦血管病等疾病的患者,遇寒容易發(fā)病或加重病情,應(yīng)當時常注意御寒保暖,切忌盲目“秋凍”。


            4、飲食清潤,預(yù)防秋燥


            中醫(yī)認為,燥乃六淫之邪,為秋季主氣,其性干燥,易耗津液。常見口干舌燥、鼻澀咽痛、皮膚干枯、大便干結(jié)、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09.jpg


            秋季防燥,要以養(yǎng)陰清燥、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。飲食上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,如藕、雪梨、白蘿卜、銀耳、蓮子、百合、奶類來潤肺緩燥,這時可以多喝喝銀耳百合蓮子粥、小吊梨茶等。


            要少吃辛辣(辛味入肺)以免加重秋燥,多增加酸性食物(酸味入肝),如山楂、橘子,這些有助收斂肺氣、滋養(yǎng)肝臟,保護陰液,這時可以喝喝酸梅湯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0.jpg


            處暑養(yǎng)生藥膳


             1、沙參百合老鴨湯 


            材料:北沙參、百合、麥冬各30克,老鴨肉500克,陳皮5克,生姜2片。


            做法:以上食材洗凈后,一同入煲,加水適量,大火煮沸后,轉(zhuǎn)成小火煲2小時,加鹽調(diào)味即可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1.jpg


            功效:益胃生津、滋陰潤燥。適合皮膚及口鼻黏膜干燥、大便干結(jié)之人。


            *古人認為農(nóng)歷七月中旬的鴨子最為肥美營養(yǎng),而做好鴨子菜要端一碗送給鄰居,正所謂“處暑送鴨,無病各家”。


             2、百合杏仁枇杷粥 


            原料:鴨梨20g、杏仁12g、百合15g、枇杷果20g,粳米50g,蜂蜜少許。


            做法:

            ①在鍋里放入適量的開水,然后依次把洗干凈的百合、杏仁和粳米倒入鍋中,用大火煮,一邊煮一邊攪拌。

            ②讓粥保持微滾狀態(tài),一直到米開始膨脹,米水融合,柔膩如一時,換成小火。

            ③將切成丁的鴨梨和枇杷放入鍋中,一邊攪拌一邊熬至軟爛即可。


            功效:適用于秋燥傷陰,干咳少痰,皮膚干燥者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3.jpg


             3、太子參百合瘦肉湯 


            材料:太子參100克,百合50克,羅漢果半個,瘦肉750克。


            做法:

            ①瘦肉洗凈,切厚塊;太子參、百合、羅漢果洗凈。

            ②用料放入煲內(nèi),加清水適量,武火煮滾后,改文火煲約2小時


            功效:益氣生津、潤肺止咳


            處暑揉三處養(yǎng)護健康


            1、揉頭醒神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4.jpg

            太陽穴

            位于眉梢與眼外角連線中點,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。

            手指合攏,指尖輕輕按摩,局部微微感覺酸脹即可。



            百會穴

            位于兩耳連線與頭頂正中線的交點。

            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于穴位,緩緩用力,有酸脹感為宜。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5.jpg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6.jpg

            風池穴

            位于后頭骨下,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,相當于耳垂齊平位置。拇指按摩穴位1分鐘,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,反復(fù)5次。


            2、揉背養(yǎng)肺


            坐位或俯臥位,揉按脊背中央及兩側(cè)的督脈及膀胱經(jīng),每次10~15分鐘,這種方法可以暢胸中之氣,通脊背經(jīng)脈,同時有健肺養(yǎng)肺之功效。


            微信圖片_20240823213418.png


            3、揉鼻防感冒


           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正中鼻唇溝內(nèi)??深A(yù)防感冒的發(fā)生及緩解鼻炎的癥狀。


            未覺夏已盡,時至已新秋!歲月徐徐而來,人生亦需緩緩而行,生活同樣如此,慢下來,不著急,順時養(yǎng)生,認真地感受時節(jié)的變化,不辜負四季,不辜負自己!

          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一区,国产一级av在线高清,婷婷五月无码在线观看,久久精品国产欧洲无码
                1. <thead id="td58z"></thead>